悟空封神,干嘛要“黑”

张书乐 人民网、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真正扎根于中国文化的那些经典, 外国人也模仿不出来。在《黑悟空:神话》成功后,一个游戏名词被国人所熟知:3A大作。什么是3A大作?怎么判断一款游戏属于3A大作?作为游戏界的术语,简单来说,3A大作就是开发成本高,开发周期长,消耗资源多的游戏。如果普通人来理解,有个简单判断方法,就是这个游戏是不是给人一种电影大片的观感,如果有,就可能是3A大作。只是,又有人会疑惑,国产网游如此强劲的全球影响力,为何没能诞生首个3A游戏?反而,在单机游戏这个国内已经算小众的品类中,猴王出世了。答案不复杂,还是前面提到的四个字就能概括:电影大片。在解读之前,其实还可以反问一句:为什么3A大作往往出现在主机游戏上?这不,欧美日韩的游戏大厂,同样也有开发掌机游戏,却也很少出现大作。显然,不是技术上不达标。理由很简单,家用游戏主机平台,本就是专为游戏而生的平台,其设定都是为运行游戏做最优解。相对应的是家用电脑作为载体,在游戏表现力上会差一些。至于智能手机,其性能配置,还达不到3A大作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。在现阶段,手游确实特别赚钱,但无法跑出3A大作。这就好像大片,你还是要去影院看体验感最好,退而求其次,也是家里大屏幕电视,至于用手机观赏的效果,就是看个热闹。很显然,《黑神话:悟空》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示出了不亚于电影大片的观赏效果,每一帧亮出了在技术上追平,甚至超越欧美3A游戏的实力肌肉。但仅仅如此就可以了吗?显然不够,《黑神话:悟空》能够出圈、出海的关键,即:技术突破只是基础,还要不断运用传播学理念,达成文化突破。单是一个游戏的命名里面,就藏有玄机。为什么起名黑神话?难道只是为了让人感觉诧异嘛?显然并非如此,究其根本,都是源于这个游戏选择了独特的色调。换言之,这款游戏在研发时就确立了全球发售的目标,也用了接近性原则来达成文化传播的中西合璧,比如说选择暗黑风做游戏底色。过去,一般在孙悟空和西游故事的形象设计上,国人大多会选择鲜亮的颜色。即使是《大话西游》这种已经有初代暗黑色调的电影,也要让女主角紫霞仙子说出一段彩色的台词: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,身披金甲圣衣,脚踏七色的云彩来娶我!不得不说,暗黑这种风格,源于欧美游戏,也被外国玩家所热衷。结果,这种海外传播的接近性就这样“碰巧”达成了。至于国内,被看作是《黑神话:悟空》前作的《斗战神》(2010年),当年的玩家都觉得看着难受。可是,随着十多年里,各种暗黑风游戏在国内不断出现,逐步让国内玩家适应并接受这种色调。以至于当《黑神话:悟空》出现后,由于暗黑风格表现会更加写实,而让孙悟空的形象,不再像其他国产游戏里的悟空那样Q萌,更有力量感了,也更符合国人内心中斗战胜佛的战斗力设定。或许通过技术进步,通过各种工具,国产游戏还会做出各种风格的3A游戏。但作为使用工具的人,每一个选择,都将决定作品未来的艺术高度。毕竟,游戏之所以被称之为第九艺术,就在于想落天外、奇之又奇的文化创意。在脑子里产生,通过工具投射到现实中,最终影响整个世界,这个谁都抢不走,尤其是真正扎根于中国文化的那些作品,外国人也模仿不出来。君不见迪士尼的《花木兰》和更古老的歌剧《图兰朵》,尽管帮中国文化做了传播,但在国人看来,总归差了那么点意思、感觉各种似是而非。同时,在这个过程中,文化出海的另一层核心打法也就显露出来,即:文化出海,确实需要和国外的文化生态、接受习惯做融合,但融合并不是迎合,而是用容易引发共鸣的文化交汇点,去讲好中国故事。怎么做到的?名字依然是一个关键……刊载于《人民邮电报》2024年10月25日《乐游记》专栏418期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音乐
宝马X3长轴距版设计全面解读:燃油豪华中型SUV最后的王者
下一篇:《原神》 玛薇卡命座专武效果爆料,玩家:神骑摩托还要戴头盔!